期刊简介
《中华病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Zhonghua Binglixue Zazhi),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我国核心期刊之一;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名列前茅。被国内外众多数据库和检索文摘期 刊收录,如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生物学文摘》(B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 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万方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病理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病理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29-5807
- 国内刊号:11-215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可变剪接与肿瘤
刘源;张红河;徐恩萍
关键词:
摘要:可变剪接,又称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1978年Gilbert[1]在对Adenovirus hexon基因的研究中发现并提出可变剪接现象,他认为一个基因的不同编码区可以拼接在一起被剪接下来,产生功能不同的mRNA.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在哺乳动物编码荷尔蒙降血钙素的基因中发现可变剪接现象[2],在编码免疫球蛋白的基因中也发现了可变剪接[3].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可变剪接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4].在哺乳动物中,可变剪接与mRNA的加工紧密相关,是增加mRNA复杂性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新的mRNA测序技术和表达序列标签技术检测到大约95%的人类基因与多个外显子进行可变剪接,异常可变剪接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5-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