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病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Zhonghua Binglixue Zazhi),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我国核心期刊之一;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名列前茅。被国内外众多数据库和检索文摘期 刊收录,如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生物学文摘》(B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 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万方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首页>中华病理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病理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29-5807
  • 国内刊号:11-215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年第09期

我国血液病理学研究50年的回顾

陈辉树;杜心垿

关键词:血液病理学, 病理学研究, 血液学, 流式细胞术, 骨髓转移癌, 再生障碍性贫血, 基础与临床研究, 塑料包埋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 科学院, 技术, 组织病理学, 血液病诊断, 骨髓纤维化, 分子遗传学, 中国, 应用, 医学, 细胞培养, 尸体解剖
摘要:50年来我国血液病理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以下对50年来我国在骨髓和脾脏方面的(非淋系)血液病理学研究进展作一回顾与展望.1932年美国Forknet在我国建立第一个血液实验室,195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成立,近30年全国各省市已有数十个血液学(病)研究单位.血液病临床病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骨穿涂片(BMA)细胞学、骨髓活检(BMB)组织学和尸体解剖病理学.BMB方法早在1903年由Pianese等建立并逐步改进,当时血液病诊断主要靠BMA,直到上世纪50年代国内才将BMB逐步应用于临床.70年代初中国医学科学院四川分院血液学研究所将BMB技术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纤维化(MF)、骨髓转移癌等疾病的诊断与研究.张志宏和杨崇礼教授主编的<血液病造血组织病理学图谱>是国内血液病理学的一个里程碑[1].随着科学技术交流加快,电镜、塑料包埋切片(PES)、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等技术广泛应用,血液病理学研究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