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病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Zhonghua Binglixue Zazhi),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我国核心期刊之一;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名列前茅。被国内外众多数据库和检索文摘期 刊收录,如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生物学文摘》(B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 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万方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病理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病理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529-5807
- 国内刊号:11-215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1997年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胃肠道间质瘤76例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侯英勇;王坚;朱雄增;杜祥;孙孟红;郑爱华
关键词:胃肠肿瘤, 间叶瘤, 病理学, 外科,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类, 抗原, CD34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良恶性参考指标.方法用CD117、CD34等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原发性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进行研究,确诊76例GIST,并结合随访资料,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本组GIST均为成年人,年龄32~81岁(平均54岁),男性39例,女性37例,发生于胃34例,小肠23例,结肠2例,直肠17例,常见症状为腹部肿块、腹部胀痛不适及消化道出血.黏膜下生长者3例,浆膜外生长者25例,余48例主要位于肌壁.大体上,肿瘤较易出现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镜下观察,梭形细胞型46例,上皮样细胞型9例,梭形/上皮样细胞混合型21例,呈交叉束状、弥漫片状、栅栏状、漩涡状、小巢状、器官样及假菊形团样排列,瘤细胞胞质空亮、淡伊红、轻至中度嗜伊红及略嗜碱,核梭形、卵圆、圆形或镰状.CD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8.7%、68.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100、蛋白基因产物9.5呈片状或局灶阳性,阳性率分别为25.0%、19.7%、23.7%、17.1%,波形蛋白均阳性,结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丝蛋白均阴性.76例GIST中,良性9例,交界性19例,恶性48例.良性及交界性获访20例均健在,恶性组获访34例,10例无瘤生存,10例复发及转移,14例死亡.各组之间术中黏连、瘤体直径大于5 cm、核分裂象大于5/50HP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肿瘤性坏死、核分裂象大于10/50HPF、细胞密集明显异型者均在恶性组.恶性组内,肿瘤性坏死或核分裂象大于5/50HPF者3年生存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GIST好发于中老年人,肿瘤细胞形态多变,排列结构多样;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为CD117、CD34阳性,结蛋白阴性;除转移和浸润外,肿瘤性坏死、核分裂象大于10/50HPF、细胞密集明显异型等提示恶性,此外,术中粘连、瘤体直径大于5 cm、核分裂象大于5/50HPF可作为良恶性参考指标.
友情链接